1929年8月4日,澳洲南部阿德莱德火车站挤满送行人潮,人们见证南北终于贯通了一条2979公里的铁路线,穿越荒无人烟的内陆。这正是传奇列车——The Ghan的首航日。列车搭载百余乘客与物资,从南澳穿越北领地,途经红土中心Alice Spring与Katherine,两天后顺利抵达北方港口城市达尔文,轰动全国。
“The Ghan”一名,是为了纪念19世纪末勇敢穿越内陆的阿富汗驼夫。他们带着骆驼深入内陆,为运输与拓荒立下汗马功劳。如今,这段历史刻进铁轨,也刻进澳洲人的记忆里。The Ghan成为家喻户晓的象征,甘号列车旅行也因此一车票难求。


Day 1|从热带驶入黄土
6月的达尔文清晨,阳光仿佛刚从炉膛中提炼而出,灼热而明亮。我们一行13人,带着一颗即将被旅途驯服的心,登上了这列The Ghan。
这趟列车由31节车厢组成,长近千米,载着158位旅客、40位工作人员和6节餐车,以每小时85公里的速度,缓缓驶向历史与荒野的心脏。
鸣笛出发的那一刻,达尔文像块被阳光揉碎的琥珀,从后视窗中渐渐隐去。服务员递上香槟,窗外掠过一丛丛桉树与几匹野马,旅程正式展开。

————
午餐后,第一站:凯瑟琳峡谷。我们乘船进入岩壁夹峙的峡谷,那些曲线仿佛是上帝指尖雕刻的纹路。年轻的原住民船夫带我们解读这片古老土地,他对山川湖泊的熟稔,就像老师带着学生做户外地理实习,既生动又深刻。

傍晚返回列车,天光微灰,晚餐登场:澳洲眼肉牛排配昆士兰甜椒酱,或是尝一口原住民风味的鳄鱼肉——浓郁得像这片大地的呼吸。夜幕低垂,星辰浮现,列车进入真正的荒原,我们也开始驶入内心深处。

Day 2|日出之地,爱丽斯泉
广播轻响:“即将抵达Alice Springs。”我在半梦中拉开窗帘,一片玫瑰红的红土世界映入眼帘。那种色调,是城市永远调不出的自然原色。
爱丽斯泉是澳洲地理中心的心脏,过去极少人类定居。我们参观了飞行医生服务中心、爬虫博物馆和原住民儿童手工坊,在灌木丛中享用袋鼠肉干与炭烤南瓜,原始得像先祖的野餐。
傍晚,来到一处隐秘营地——旧电报站,享受“Outback Dinner under the Stars”。没有屋顶,只有星空、长桌、白布与烛光。乡村歌手轻唱,酒杯叮当,有人聊天,也有人只是仰望宇宙。我仿佛听见了银河在耳边低语,那一夜,荒野温柔如梦。

Day 3|地心裂缝中的沉默:Coober Pedy
第三天,列车抵达一个看似来自火星的地方:Coober Pedy——世界蛋白石Opal之都。这里因地表酷热,近75%的居民住在地下沙岩洞。教堂、画廊、酒吧,通通建在地底。有趣的是,这里的居民近2000人,却来自40几个国家。

我走进一座沙石窟教堂,斑驳灯光下,墙上流淌着虔诚。参观欧泊矿坑才知道,这片看似寂静的土地,藏着千万年的五彩心脏。
午餐在一处地下Opal坑窟举行,一边喝着南澳西拉红酒,一边凝视着沙岩壁出神。这种幽闭感竟令人安心;仿佛地表是吼叫的世界,而我们在地底,安静成诗。
傍晚回到列车,荒原的落日洒满天际,金与红交错成一幅史诗。你会明白,为什么澳洲这样的大地,最适合沉思与冥想。
Day 4|驶向柔软的南方
最后一夜,火车缓缓驶入南澳。窗外开始绿了,红土退场,葡萄园与麦田轮番登场。晨曦中的阿德莱德如约而至,站台上的告别安静无言。
你不是与风景道别,而是与一段治愈你的旅程说再见。

小结|你没搭一列火车,而是穿越了一个世界
你花四天三夜,不是为了“看见澳洲”,而是为了被“澳洲看见真我”。旅途不必总是向前,有时候,向内行驶,也能走得很远。这趟旅程让我明白:真正奢华的旅行,不靠“快”,而靠“深”。The Ghan,不只是车厢与轨道,它是一种移动的沉思方式,一段与你自己重逢的时光。

下一站?也许不是地图上的某个地方,而是你心中的那片荒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