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09年起,每年5月末,悉尼都会倾全城之力,举办一场城市级的狂欢盛典——Vivid Sydney光影艺术节。这不仅是悉尼市政府极力推崇的年度观光重头戏,更是澳洲对外输出创意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。
说来惭愧,我竟一次次与这场视觉盛宴擦肩而过。但我一直知道,Vivid Sydney的初衷,就是要将“光影艺术”与“低碳科技”完美融合,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节。如今,这个节庆已跃升为国际级盛事,每年吸引逾328万游客,带来高达2.68亿澳元的观光收益,而且收益数字还在年年刷新。



图说:悉尼歌剧院的贝壳结构今年不再只是经典地标——在VS2025的演绎下,一组极具人文关怀、艺术张力与抽象美感的图腾横空出世,打破边界,惊艳全场。
Vivid Sydney的主舞台,就是悉尼最具标志性的地标——悉尼歌剧院、周边水岸高楼与宏伟的悉尼大桥。在灯光设计的巧手改造下,它们化身为一座座巨型艺术雕塑,璀璨如梦,熠熠生辉。这真的是那种“人生一定要朝圣一次”的节庆体验,堪比巴西的嘉年华,或者日本的祇园祭。

看到这里,我不禁联想到芬兰的罗瓦涅米:一个人口只有五万的小镇,却因“圣诞老人村”而吸引了近五百万访客。旅游的魔法,从不是人多势众,而是创意驱动与文化故事。Vivid Sydney也正是这种魔法的典范——它不是短暂的灯光秀,而是一个城市用创意点燃经济、赋能青年、连结世界的火种。

2025年,Vivid Sydney迈入第15年。而我,终于不再错过,带着12位旅朋友专程飞抵悉尼,坐在The Quay——全澳TOP 3的顶级餐厅——的包厢露台上,一边品尝媲美米其林三星主厨手艺的Omakase料理,一边仰望夜空中那令人屏息的灯光奇观。

据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(DNSW)的介绍说,Vivid Sydney的四大板块,分别是:
1. Vivid Light
将歌剧院、海港大桥、岩石区、达令港等地标建筑化身巨型光雕,艺术与科技的交融,制造出视觉的震撼弹。
2. Vivid Music
集结本地与国际音乐人,涵盖电子、爵士、独立乐团等多元风格,想象一下在街头随性地撞上一场live演出,是不是比KTV还值回票价?
3. Vivid Ideas
超过百场论坛、讲座与创意工作坊,邀请全球设计师、科技领袖与社会创新者参与分享——灵感如泉涌,脑洞大开,像TED Talk + Burning Man的城市版。
4. Vivid Foods
美食节持续成长为备受欢迎的节庆盛事,庆祝新南威尔士州充满活力的美食文化和世界知名的农产精品。
Vivid Sydney选在南半球初冬举行,天气凉爽宜人,是市集与展览活动的黄金季节,刚好又逢农渔与果蔬的丰收时段。这段时间来悉尼,完全值得专程安排一趟深度游。
我始终坚信,一个成功的创意观光项目,不只是打造“首访”的诱因,更要激发“再访”的理由。像F1夜赛、哈尔滨冰雪节等,都是将文化、气候与创意完美嫁接的典范。而Vivid Sydney更进一步,它一开始就强调环保灯具、低碳科技与社会责任感,堪称走在ESG绿色旅游的前沿——这一点,“马来西亚旅游年”真的该抄作业。
我记得去年虽错过了Vivid Sydney,却在歌剧院墙上看见一幅用灯光致敬英女王的黑白投影。入夜之后,那幅影像静默庄严,令人动容。而今年,Vivid Sydney现场大量引入原住民艺术与在地创作,透过图腾、声音与灯光,讲述着澳洲这片土地的深沉与灵魂。有道是创意旅游,从来不是炫技,而是文化的延续与记忆的再现。


我的这趟4天3夜悉尼之行,绝不只是“来了拍了走了”,而是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体验探索。尤其当夜幕降临,Vivid Sydney点亮的不只是建筑表面,更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与想象:街头巷尾,充满笑声、旋律与酒杯碰撞的声音,整座城市宛如复活!


Vivid Sydney,以光为笔,以夜为幕,写下属于这座城市的创意宣言。Vivid Sydney的成功说明了:节庆,不只是观光行销,更是文化表达、产业驱动与城市认同的多重叠加。 世界的创意地图上,悉尼,已被Vivid Sydney那一束光,深深标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