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“李桑带队”完成了一趟 8 天的定制海南岛之旅,主题是“寻味”——顾名思义,旅途不仅是游览美景,更是一次舌尖上的探索。美食不仅能满足味蕾,更能赋予旅程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每次出发,我们都会一边欣赏风景,一边追寻地道风味,让身心在美食与美景的交融中愉悦舒畅。
的确,深度品味当地料理,不仅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,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风土人情,拉近人与土地的距离。以海南岛为例,这片阳光充沛的土地上椰子树随处可见,因此“点椰成金”成为海南美食的一大特色。从街头小贩摊的椰子鸡饭、椰子布丁、椰子糕点,到“黑珍珠”级别餐厅里精致演绎的椰子料理,都让这颗朴实无华的果实焕发出无尽价值。
来到海南寻味,自然不能错过那些承载岁月记忆的经典名菜。它们或大或小,却是海南人心中的骄傲。这趟旅程中,最让我惊艳的是 海南粉!这道海南传统小吃,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和配料。我跟随玉婷婷——海南峡湾国际旅行社的老总,一位在海口长大的文昌人,走进海口一座老戏台后巷。这里的氛围让我想起吉隆坡茨厂街后巷的猪肠粉摊,都是几代传承的古早味。
走进一家历史悠久的燕姐海南粉老店,端上桌的海南粉混合着至少十种配料,包括香脆的花生粒,入口即惊艳,完全无可挑剔!一碗下肚,意犹未尽,忍不住再来一碗。这让我想起蔡澜先生,他每次都安排我俩的早餐在九龙城的巴刹熟食档,他说:“古早味的功底扎实,值得信赖。这才是 Comfort Food 啊!”果然,此言不虚。
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度假胜地,其饮食文化也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。文昌海南鸡饭早已名扬天下,而不同厨师的演绎各有千秋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如今海南的餐饮界已引入 “米其林” 评鉴标准,与国内影响力深远的 “黑珍珠指南” 形成双轨竞争,让料理人们有了更高的平台去提升技艺,使海南菜逐步迈向国际舞台。
这次旅程中,我们在三亚特别选了两家米其林“餐盘推荐”级别的创意料理餐厅尝鲜。一家是以海南特色食材入魂的 “闻见”海南菜,另一家则是擅长琼粤融合的 “三清潭”温泉鹅。两者风格迥异,但都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本土食材的独特魅力。
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厅,都是经过匿名评审员无数次试吃与严格评测后,才得以入选年度《米其林指南》。因此,米其林不仅是美食评鉴,更承担着推动全球饮食文化进步的社会责任。但对于食客而言,美食的评价不应止步于米其林星级或黑珍珠评分,更重要的是料理人能否真正领悟 “成为料理达人”的初心。没错,米其林背后的哲学:标准之外,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了!
对我来说,餐厅的环境整洁、服务团队的专业度、料理的呈现方式,这些因素同样重要,甚至比星级本身更值得关注。这让我想到日本文化中的 “OMOTENASHI”(极致待客之道)——真正的好餐厅,不仅在于味道,更在于让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诚意与匠心。
我始终相信,“寻味之旅” 会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的核心,它不仅仅是品尝美食,更是一种文化体验,让旅人们在每一道料理中感受当地的历史、人情与匠心。吃得开心,也吃得知性,让美食成为连结世界的一座桥梁。
海南的美食之旅,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更深了一层。下一站,我们又将去”日本追樱“寻味了!你来吗?